注:
1、 本文圖片為高清大圖建議在wifi下打開!
2、 文末附我們整理《洛神賦圖》的高清圖片網盤分享鏈接(共四個版本約7G高清大圖)
《洛神賦圖》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。是東晉顧愷之以三國時期建安才子曹植的《洛神賦》為藍本所作,曹植所作《洛神賦》原名《感甑賦》以洛神之名思念其嫂甑氏。后魏明帝曹睿即位,改賦名為《洛神賦》此賦一出,從此天下傳唱。
原《洛神賦圖》卷為設色絹本??v27.1cm,橫572.8cm。是由多個故事情節組成的類似連環畫而又融會貫通的長卷,現已失?,F傳世的《洛神賦圖》尚有八種之多,分藏國內外,計有:一、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卷;二、遼寧省博物館藏卷;三、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高卷,主要為宋人畫,缺六朝氣息;四、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冊頁(一頁);五、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傳顧愷之畫卷;六、弗利爾美術館藏傳陸探微畫卷;七、倫敦英國博物館藏宋人畫卷,與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高卷略同: 八、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王鼎、袁樞明崇禎十六年所臨畫卷,2018年翁同龢后人翁萬戈捐贈。
《洛神賦圖》全圖(故宮藏本)
《洛神賦圖》全圖(故宮藏本)
今人研究主要以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摹本為例,這卷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顧愷之藝術的若干特點,畫風仍存六朝遺韻,是保存較好、也是最接近于原貌的一件。全幅作品共畫了61個人物,畫面中除了主人公以外,還反映了山石、樹木和馬匹,形象十分生動。畫面主要用線造型,用線為典型的春蠶吐絲描,用色厚重、艷麗。洛神賦圖還體現了中國早期山水畫的典型特征,“人大于山,水不容泛”,人和山的比例大小不符合自然比例,山石低矮,人物形象高大,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顧愷之藝術的若干特點。
清乾隆皇帝在引首御題“妙入毫顛”四大字。鈐“乾隆宸翰”。又有御筆題簽,下鈐“神品”、“乾隆宸翰”,卷尾題“洛神賦第一卷”,全卷共有乾隆皇帝留詩題跋7處。元代趙孟頫在后面題寫《洛神賦》全文,并在后面題記說:顧長康畫流傳世間落落如星鳳矣,今日乃得見《洛神圖》真跡,喜不自勝;謹以逸少法書陳思王賦于后以志敬仰云。大徳三年子昂”。下鈐“松雪齋圖書印”“趙子昂氏”“趙孟頫印”三印。拖尾有李衎在跋中言其曾入《宣和書譜》,后經金章宗所藏。后又有虞集、沈度、吳寬等題。清和珅等大臣題跋。
此卷集曹植《洛神賦》、顧愷之畫、趙孟頫書法三大家于一體,故有“文壇、畫壇、書壇三絕卷”之稱。
顧愷之(約344年一405年),字長康,小字虎頭。出生在東晉南朝劉宋時期江蘇無錫的一個官宦家庭,因家境優越,自小便博覽群書,知識淵博。曾為桓溫及殷仲堪軍,義熙年初即405年任通直散騎常侍。他多才多藝,不僅善畫,在詩文、辭賦上也很有造詣,為人詼諧幽默,有時行事似癡,時人稱之為“三絕”:才絕、畫絕、癡絕。
曹植(192年-232年12月27日),字子建,沛國譙縣(今安徽省亳州市)人,是曹操與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,生前曾為陳王,去世后謚號“思”,因此又稱陳思王。
曹植是三國時期著名文學家,作為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與集大成者,他在兩晉南北朝時期,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。其代表作有《洛神賦》《白馬篇》《七哀詩》等。后人因其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、曹丕合稱為“三曹”。其詩以筆力雄健和詞采華美見長,留有集三十卷,已佚,今存《曹子建集》為宋人所編。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有“天下才有一石,曹子建獨占八斗”的評價。文學批評家鐘嶸亦贊曹植“骨氣奇高,詞彩華茂,情兼雅怨,體被文質,粲溢今古,卓爾不群?!辈⒃凇对娖贰分邪阉袨槠返谧罡叩脑娙?。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“仙才”者,曹植、李白、蘇軾三人耳。
趙孟頫,1254年10月20日生人,字子昂,漢族,號松雪道人,又號水晶宮道人、鷗波,中年曾署孟俯。浙江吳興(今浙江湖州)人。南宋末至元初著名書法家、畫家、詩人,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、秦王趙德芳嫡派子孫。趙孟頫博學多才,能詩善文,懂經濟,工書法,精繪藝,擅金石,通律呂,解鑒賞。特別是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,開創元代新畫風,被稱為“元人冠冕”。他亦善篆、隸、真、行、草書,尤以楷、行書著稱于世。其書風遒媚、秀逸,結體嚴整、筆法圓熟,創“趙體”書,與歐陽詢、顏真卿、柳公權并稱“楷書四大家”。
附1:《洛神賦》全文/【作者】曹植 【朝代】魏晉
黃初三年,余朝京師,還濟洛川。古人有言,斯水之神,名曰宓妃。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,遂作斯賦。其辭曰:
余從京域,言歸東藩。背伊闕,越轘轅,經通谷,陵景山。日既西傾,車殆馬煩。爾乃稅駕乎蘅皋,秣駟乎芝田,容與乎陽林,流眄乎洛川。于是精移神駭,忽焉思散。俯則未察,仰以殊觀,睹一麗人,于巖之畔。乃援御者而告之曰:“爾有覿于彼者乎?彼何人斯?若此之艷也!”御者對曰:“臣聞河洛之神,名曰宓妃。然則君王之所見也,無乃是乎?其狀若何?臣愿聞之?!?
余告之曰:“其形也,翩若驚鴻,婉若游龍。榮曜秋菊,華茂春松。髣髴兮若輕云之蔽月,飄飖兮若流風之回雪。遠而望之,皎若太陽升朝霞;迫而察之,灼若芙蕖出淥波。秾纖得衷,修短合度。肩若削成,腰如約素。延頸秀項,皓質呈露。芳澤無加,鉛華弗御。云髻峨峨,修眉聯娟。丹唇外朗,皓齒內鮮,明眸善睞,靨輔承權。瑰姿艷逸,儀靜體閑。柔情綽態,媚于語言。奇服曠世,骨像應圖。披羅衣之璀粲兮,珥瑤碧之華琚。戴金翠之首飾,綴明珠以耀軀。踐遠游之文履,曳霧綃之輕裾。微幽蘭之芳藹兮,步踟躕于山隅。
于是忽焉縱體,以遨以嬉。左倚采旄,右蔭桂旗。攘皓腕于神滸兮,采湍瀨之玄芝。余情悅其淑美兮,心振蕩而不怡。無良媒以接歡兮,托微波而通辭。愿誠素之先達兮,解玉佩以要之。嗟佳人之信修兮,羌習禮而明詩??弓偒熞院陀栀?,指潛淵而為期。執眷眷之款實兮,懼斯靈之我欺。感交甫之棄言兮,悵猶豫而狐疑。收和顏而靜志兮,申禮防以自持。
于是洛靈感焉,徙倚彷徨,神光離合,乍陰乍陽。竦輕軀以鶴立,若將飛而未翔。踐椒涂之郁烈,步蘅薄而流芳。超長吟以永慕兮,聲哀厲而彌長。
爾乃眾靈雜沓,命儔嘯侶,或戲清流,或翔神渚,或采明珠,或拾翠羽。從南湘之二妃,攜漢濱之游女。嘆匏瓜之無匹兮,詠牽牛之獨處。揚輕袿之猗靡兮,翳修袖以延佇。體迅飛鳧,飄忽若神,凌波微步,羅襪生塵。動無常則,若危若安。進止難期,若往若還。轉眄流精,光潤玉顏。含辭未吐,氣若幽蘭。華容婀娜,令我忘餐。
于是屏翳收風,川后靜波。馮夷鳴鼓,女媧清歌。騰文魚以警乘,鳴玉鸞以偕逝。六龍儼其齊首,載云車之容裔,鯨鯢踴而夾轂,水禽翔而為衛。
于是越北沚。過南岡,紆素領,回清陽,動朱唇以徐言,陳交接之大綱。恨人神之道殊兮,怨盛年之莫當??沽_袂以掩涕兮,淚流襟之浪浪。悼良會之永絕兮,哀一逝而異鄉。無微情以效愛兮,獻江南之明珰。雖潛處于太陰,長寄心于君王。忽不悟其所舍,悵神宵而蔽光。
于是背下陵高,足往神留,遺情想像,顧望懷愁。冀靈體之復形,御輕舟而上溯。浮長川而忘返,思綿綿而增慕。夜耿耿而不寐,沾繁霜而至曙。命仆夫而就駕,吾將歸乎東路。攬騑轡以抗策,悵盤桓而不能去。
附2:高清圖片下載鏈接(約7G)
「0001 東晉 顧愷之《洛神賦圖》4個版本」(大小約4.39G)
「阿里云盤」 鏈接:https://www.aliyundrive.com/s/oKaSXFTcZwi
上一篇:旭光裝褫:修復仇英絹本青綠山水
下一篇:沒有了
官方微信
如何關注微信
1.打開微信點擊"發現"
2.點擊"掃一掃"掃描左側二維碼
3.點擊"關注"